国网系统首个10年期绿电采购合同签署 今年我市绿电交易电量达14.75亿千瓦时
扫码阅读手机版
内容提要:日前,本市实施北部山区生态修复、河湖湿地生态修复等六大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不断提高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本市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美丽天津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获悉,日前,本市实施北部山区生态修复、河湖湿地生态修复等六大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系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不断提高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到2035年,本市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修复,届时建设成‘林、田、水、草’相互融合的立体生态结构,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三成。”市规划资源局工作人员说。
本市实施北部山区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森林和水库湿地两大生态系统修复,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提升,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对天然疏林地,采取补植补造、引针入阔等措施,逐步构建以森林资源调查为基础、以天然林监测站点为主体、以其他生态监测为补充的天然林保护修复监测体系。“本市加强山区天然林和国家公益林保护修复,初步建立起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到2035年,本市天然林面积稳定在5565公顷左右。”市规划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实施国家级公益林修复工程,推进国家级公益林形成高效、稳定和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完成国家公益林管护9487公顷。
本市实施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水系连通工程、重要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重要河流水系生态修复,全面提升水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受损河湖岸线,增强河湖湿地生态功能。比如,本市启动七里海湿地修复工程,近期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湿工程,采用翻耕、轮割、修复、补种等多种措施修复苇海,修复区域面积约5000公顷;启动大黄堡湿地修复工程,进行浅滩芦苇湿地及鸟类栖息地建设,修复芦苇湿地4000公顷;启动团泊洼湿地修复工程,种植芦苇、水生植物和清淤等修复120公顷,营造适宜鸟类栖息地,近期修复退化湿地200公顷;启动北大港湿地修复工程,恢复湿地面积800公顷;实施永定河故道湿地公园修复工程,近期修复湿地面积约80公顷。
本市实施平原森林提质增效工程,适量增加天津市森林资源总量。“我市将启动绿色生态屏障森林建设修复工程,通过实施新造林、外水引入、农田治理、水体修复等修复工程,建设‘林、田、水、草’相互融合的立体生态结构,力争到2035年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工作人员说。
此外,本市还将实施海洋及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新建天津滨海国家海洋公园,修复各类滨海湿地。近期,本市将在原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基础上,将周边重要的滩涂湿地、浅海水域扩展进入保护范围,对原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遗鸥公园附近八卦滩海域实行重点保护。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加快津城核心区及周边地区绿地空间修复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建成区蓝脉水网。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撑工程,针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实施强制性保护。(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